尘肺:被吸入的“隐形杀手”
许可 次 (0)次
尘肺(Pneumoconiosis)是因长期吸入生产性矿物粉尘,导致肺部广泛纤维化的一类职业病。它被称为“不会呼吸的痛”,是中国目前患者数量最多的职业病,常见于煤矿、石材加工、建筑等行业。
一、病因:粉尘如何摧毁肺部?
1. 致病粉尘:
二氧化硅(矽尘):导致矽肺(最严重类型),常见于采矿、玻璃制造。
煤尘:引发煤工尘肺,煤矿工人高发。
石棉:引起石棉肺,可能诱发肺癌或间皮瘤。
2. 致病机制:
粉尘颗粒被吸入肺泡后,免疫细胞(如巨噬细胞)试图吞噬它们,但部分粉尘(如矽尘)会破坏细胞,释放炎症因子,最终导致肺组织纤维化(瘢痕化),使肺部失去弹性,呼吸功能逐渐衰竭。
二、症状:从隐匿到窒息
早期:可能无症状,或仅表现为慢性咳嗽、咳黑痰(煤工常见)。
中期:活动后气短、胸闷,易合并肺结核(尘肺患者结核发病率是常人3~5倍)。
晚期:静息时呼吸困难,出现肺心病(右心衰竭)、自发性气胸,甚至呼吸衰竭。
三、诊断:影像技术“捕捉”粉尘痕迹
1. 胸部X光或CT:
典型表现:肺部弥漫性小结节、网格状阴影、晚期呈“白肺”或“蜂窝肺”。
CT更敏感:尤其是高分辨率CT(HRCT)能早期发现细微病变。
2. 肺功能检查:评估通气障碍程度,常见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
3. 职业史确认:需结合至少10年相关粉尘接触史。
四、治疗:无法逆转,但可延缓
核心目标:延缓病情进展、缓解症状、防治并发症。
主要手段:
1. 脱离粉尘环境:确诊后必须立即停止接触粉尘。
2. 药物治疗:
抗纤维化:吡非尼酮(疗效有限)。
对症治疗:止咳化痰药、氧疗。
3. 肺灌洗:早期通过支气管肺泡灌洗清除部分粉尘,但存在争议。
4. 肺移植:终末期患者的最后选择,费用高昂且供体稀缺。
5.并发症管理:积极治疗肺结核、肺心病等。
上一篇: 腹部CT检查前注意事项
下一篇: 什么是骨质疏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