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障碍知多少

刘潇雅 (0)次
       一说到失眠,相信没有人会不了解,近年来,我国失眠障碍发病率呈明显上升的趋势,流行病学研究显示,我国约45.4%的被调查者在过去一个月中曾经历过不同程度的失眠。失眠已经成为神经科门诊第二大疾病,仅次于头痛。
失眠障碍是什么?
       失眠障碍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是指尽管有适当的睡眠环境和睡眠机会,仍然对失眠时间和(或)睡眠质量不满意,且影响日间社会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主要表现为入睡困难,睡眠维持困难(如易醒、早醒等),并且影响白天的工作、学习和生活。
       根据失眠症状发生和持续的时间长短,可以分为短期失眠障碍、慢性失眠障碍、其他失眠障碍。
       短期失眠障碍:出现失眠症状的时间不超过3个月,与应激、心理、环境变化有关。
       慢性失眠障碍:出现失眠症状的时间在3个月以上,并且一周至少发生3次。
       其他失眠障碍:即不符合以上两种类型的失眠,如出现失眠症状的时间在3个月以上,但一周少于3次。
失眠障碍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包括心理、生理、环境、药物、生活行为、个性、精神及全身疾病等等。
失眠障碍的诊断标准是什么?
       诊断标准:医生评估失眠主要依靠询问睡眠情况、睡眠日记、使用测评量表、有些情况还会进行多导睡眠图监测。
失眠障碍的治疗方案是什么?
       目前针对失眠障碍有几种治疗方法,可通过治疗缓解症状来改善生活质量。
       首先,明确病因是治疗失眠的关键,治疗上强调综合治疗,主要通过睡眠卫生教育,心理治疗(失眠的认知行为治疗)、物理治疗、药物治疗、中医治疗等,达到改善睡眠质量、增加有效睡眠时间、恢复白天正常工作生活的目的。
       急性期治疗:短期失眠,既往称为“急性失眠”,首先应该找到失眠的原因,积极的消除病因,并防止急性失眠向慢性失眠转化。
       心理治疗:(认知行为治疗)认知行为治疗是认知治疗与行为治疗的联合形式,比药物治疗疗效更持久,适合各年龄段人群。
药物治疗: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中医药物及针灸治疗:中医以辨证论治为基础,将失眠(不寐)分为心胆气虚证,肝火扰心证,痰热扰心证,瘀血内阻证,心脾两虚证,心肾不交证等,每个分类均有其对应的治疗。不同的分类也均对应不同的针灸方法。
       物理治疗:包括重复经颅磁刺激,经颅电刺激,静电刺激等。
       其他治疗:如光照疗法、运动疗法等。
失眠障碍的并发症是什么?
       长期慢性失眠可能导致肥胖、糖尿病、高血压、心脑血管病等躯体疾病、还有可能导致焦虑、抑郁症等精神障碍。
失眠障碍怎么预防?
       主要是避免诱发因素,如避免压力过大、营造舒适的睡眠环境、纠正不良的睡眠习惯等,适当运动也有助于改善睡眠状况。积极治疗原发病,才能避免失眠的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