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核磁共振(MRI)检查

程志亮 (0)次
乳腺核磁共振(MRI)检查是一种利用强磁场和无线电波生成详细乳腺组织三维图像的高级影像学检查手段。它在乳腺疾病的诊断、评估和随访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尤其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具有显著优势。
 
以下是对乳腺核磁检查的关键信息总结:
 
主要优势与用途
 
1.  极高的灵敏度:
    对乳腺组织,尤其是腺体致密的乳腺(钼靶检查效果受限),具有极高的病变检出率。
    能够发现非常小的、其他检查(如钼靶、超声)可能遗漏的病灶。
2.  评估乳腺癌范围:
    对于已确诊的乳腺癌患者,MRI是评估肿瘤在乳腺内的实际大小、范围以及是否存在多中心(同一象限不同位置)或多灶(不同象限)病变的最佳方法。这对制定手术方案(保乳手术还是全切)至关重要。
3.  评估对侧乳腺:
    可以发现对侧乳腺中同时存在的、隐匿的乳腺癌。
4.  高危人群筛查:
    对于乳腺癌高风险女性如携带BRCA1/BRCA2基因突变、有强家族史、胸部放疗史等),乳腺MRI是推荐与钼靶联合使用的筛查工具,能显著提高早期发现率。
5.  评估新辅助化疗疗效:在乳腺癌患者接受术前化疗(新辅助化疗)过程中,MRI可以有效地监测肿瘤对治疗的反应(缩小程度)。
6.  评估假体植入情况:
    是评估乳腺假体是否破裂(尤其是硅胶假体的隐匿性破裂)以及假体周围组织情况的金标准。
7.  寻找原发灶:
    当发现腋窝淋巴结转移癌,但钼靶和超声未能找到乳腺原发癌灶时,MRI有助于发现隐匿的原发乳腺癌。
8.  评估乳头溢液(特定情况):
   当其他检查未能明确乳头单孔血性溢液原因时,MRI可能提供线索。
9.  区分术后疤痕与肿瘤复发:
 对于曾接受保乳手术和放疗的患者,区分术后疤痕组织和局部复发有时很困难,MRI在这方面有优势(特别是结合动态增强)。
 
#检查过程
1.  准备:
    时间:通常安排在月经周期的第7-14天即月经结束后一周左右),以降低激素变化导致的乳腺背景强化的干扰,提高图像解读准确性。
  金属物品:去除所有金属物品(首饰、带金属的衣物、活动假牙等)。
    告知告知医生体内是否有金属植入物(如心脏起搏器、人工关节、支架、金属节育环等,部分可能影响检查安全或图像质量)、是否有幽闭恐惧症、过敏史(特别是对造影剂)、肾功能情况(因需注射含钆造影剂)、是否怀孕或哺乳。
    造影剂:绝大多数乳腺MRI需要静脉注射含钆造影以观察病变的血流动力学特点(良恶性病变的血流模式不同)。
2.  体位:
    *需要俯卧在特制的检查床上,胸部悬空放入乳腺专用的线圈(表面线圈)中。保持静止非常重要。
3.  扫描:
    检查床滑入磁体腔内(通常是封闭式磁体)。
    机器会发出较大的敲击噪音,通常会提供耳塞或耳机。
    扫描时间通常持续30-60分钟
4.  结束后
    观察片刻(特别是注射造影剂后),无不适即可离开。造影剂通常经肾脏排出。
注意事项与局限性
 
1.  需要注射造影剂:含钆造影剂有极低的过敏风险和肾源性系统性纤维化风险(主要见于严重肾功能不全患者)。
2.  特异性相对较低:
    MRI发现异常的能力很强(灵敏度高但有时难以精确判断良恶性(特异性不如钼靶或超声可能导致假阳性结果(将良性病变误判为恶性)。这意味着它可能发现一些需要进一步活检但最终证实为良性的病灶。
3.  费用高昂:相对于钼靶和超声,乳腺MRI的费用要高得多。
4.  检查时间长,有禁忌症:扫描时间长,需要患者配合不动。体内有某些金属植入物(特别是非MRI兼容的起搏器)或严重幽闭恐惧症者可能无法进行。
5.  不能替代穿刺活检:MRI发现的可疑病灶,最终确诊仍需依靠穿刺活检获取组织学证据。
6.  解读复杂:对影像科医生的专业要求非常高,需要经过专门培训。
7.  不适用于常规筛查:由于其成本、假阳性率、需要注射造影剂等原因,不推荐作为普通风险人群的常规乳腺癌筛查手段主要用于高危人群筛查或解决特定的临床问题。
 
报告解读
 
报告会详细描述乳腺组织的背景强化程度(影响诊断难度)。
*   描述发现的病灶(位置、大小、形态、边缘、强化特征、时间-信号强度曲线等)。
*   给出BI-RADS分类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用于评估恶性可能性并指导下一步处理:
    BI-RADS 1, 2, 3:良性或极可能良性,常规随访。
    BI-RADS 4:可疑恶性,建议活检(细分4A/4B/4C表示恶性可能性递增)。
   BI-RADS 5:高度提示恶性。
  BI-RADS 6:已活检证实为恶性。可能与其他影像学检查(钼靶、超声)结果进行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