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高血压遇上麻醉:您的血压如何安全“过关”

如果把血管比作身体的水管,高血压就像水压持续超标,术前若不提前校准压力表(血压监测),术中可能出现“水管爆裂”(脑血管意外)或“断流”(器官缺血)。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麻醉安全的关键在于整个围术期的科学管理。


校准“水压表”——血压控制是核心
焦点问题:高血压患者麻醉安全吗?
高血压并非麻醉禁忌,但长期失控的高血压会让血管“生锈”(动脉硬化),可导致术中血流动力学不稳定以及对疼痛和炎症反应过度,同时增加术中及术后脑梗、心梗和急性肾损伤的风险。约85%的患者通过规范管理后可以安全接受麻醉。
核心原则是:术前血压达标是安全底线。

根据《围术期高血压患者管理专家共识》,血压控制目标因年龄和基础疾病而异。建议术前将血压控制在:
①年龄<60岁,一般血压应<140/90mmHg,伴肾脏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者<130/80mmHg;
②年龄≥60岁且无糖尿病、慢性肾病,收缩压应<150mmHg;
③高龄(>80岁)收缩压维持在140-150mmHg,伴慢性病者<140/90mmHg。
✔ 择期手术患者进手术室血压>180 /110mmHg建议推迟手术。
✔ 术前重度高血压不建议数小时内急降。

“评估管道系统”——器官功能筛查
高血压可能造成器官损伤,麻醉前需重点检查:
✅ 心脏:心电图、心脏超声(排查心肌肥厚、心衰);
✅ 肾脏:尿蛋白、血肌酐(警惕肾功能不全);
✅ 大脑:颈动脉超声(评估脑供血风险)。

选择“控压模式”——全麻还是局麻?

患者疑虑:哪种麻醉更安全?
✅ 局部麻醉:适合体表小手术(如脂肪瘤切除),但需患者情绪稳定(焦虑会升高血压)。
✅ 全身麻醉:复杂手术首选,医生通过“组合拳”(如丙泊酚+瑞芬太尼)精细调控血压。
✅ 特殊场景:椎管内麻醉(如剖宫产)需警惕血压骤降,术中需备好升压药。

精细调控“水阀开关”
实时监测:每1分钟都在"盯梢"
麻醉医生通过有创动脉压监测(实时显示波形)、脑氧饱和度监测等设备,确保血压波动不超过基础值±20%。同时备好“应急药物”避免术中血压过山车。


术后恢复:警惕血压“秋后算账”
疼痛管理:术后疼痛可能引发血压飙升,需科学镇痛(多模式镇痛),疼痛评分>4分(满分10分)时需及时干预。
QA问答:直面核心关切
Q
术前需要停用所有降压药吗?
A
①利血平:术前7天停药;
②利尿药:术前2-3天停药,监测血钾;
③ACEI类:术前不必停药;
④ARB类:术前1天停药;
⑤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持续服用至术晨。
关键:提前告知医生所有用药(包括中药、保健品),避免药物“打架”。
Q
术中血压波动太大会不会脑梗?
A
风险确实存在!慢性高血压患者平均动脉压降幅>25%时,分水岭梗死风险显著增加。
Q
局部麻醉对高血压患者无影响吗?
A
不是!若阻滞不全,疼痛刺激反而升高血压,需配合镇静镇痛。
安心小贴士
高血压患者若需接受手术,建议提前2-4周到麻醉科术前评估门诊评估风险,早准备、早安心!
麻醉安全不是一场赌博,而是医患携手、科学管理的成果。稳住血压,理性应对,方能护航手术全程!
下一期预告
《缓解术后呕吐,让康复更舒适》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供稿:麻醉与围术期医学科
编辑:池佳
校对:
孟新
审核:刘沛军
Northeast International Hospital

温
馨
提
示
上一篇: 感冒了还能做手术吗?麻醉医生告诉您
下一篇: 缓解术后呕吐 让康复更舒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