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外科特色治疗—糖尿病足案

刘潇雅 (0)次
一、糖尿病足是什么?
       糖尿病足是指因糖尿病神经病变,包括末梢神经感觉障碍及植物神经损害,下肢血管病变——动脉硬化引起周围小动脉闭塞症,或皮肤微血管病变以及细菌感染所导致的足部疼痛、足部溃疡及足坏疽等病变。常常由于缺血、神经病变和感染三种因素协同发生作用。
二、糖尿病足中医古籍记载
       糖尿病足中医记载历史悠久,历代医家对其临床症状、病因病机、治疗方法、预后等均有着丰富的记载。关于“脱疽”症候的描述,最早见于《灵枢·痈疽篇》。“脱疽”病因病机早在《内经》中就有记载:“营气虚则不仁,卫气虚则不用,营卫具虚则不仁且不用”。“脱疽”病因病机的精辟论述,对后世有很大的指导作用。
三、李俊岩主任对本病的辨证思维
       李主任认为本病其本为虚,气阴亏虚则经脉失养,脏腑受损,阴损及阳,阴阳俱虚,虚则无力抗邪,湿热之邪则乘虚入足,阴虚则内热,热盛则肉腐,肉腐则为脓,消渴病痈脓而致。而消渴日久,久则脾肾具虚,脾气虚弱,水湿运化失常,湿邪浸淫,湿热蕴结、腐蚀筋肉、足部坏疽终成;消渴日久,脾胃气虚,津血疏布失调,津停为痰,痰在经络,直接阻滞气血运行,致使局部血滞为癖;若脏腑功能失调,气血生化失源,不能濡养肢体,气虚血滞,致湿邪痰毒化生,败坏肢体。其标实则表现为气滞、血毕、火毒、寒湿、湿热、痰浊之象。李主任认为本病为本虚标实之证,治疗上亦应标本兼治。
四、典型医案
       65岁的莽大爷,17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多饮、多食、多尿及体重减少症状,曾于多家医疗机构,诊断为“2型糖尿病”并予治疗(具体不详),其后血糖控制不理想,逐渐出现视物模糊,双足麻木伴刺痛症状。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足麻木感加重,左足跟部出现1处水疱,破溃后局部出现蚕豆大小皮肤破溃,破溃面逐渐增大,左足跟部可见1处鸡蛋大小椭圆形溃疡面,表面有较多渗出,味恶臭,疮面周围皮肤暗红,伴双下肢末端麻木,乏力。李主任全程运用中药汤剂口服清热利湿,解毒化瘀,养阴活血,补气养血,化瘀通络,温补脾肾,化痰通脉及中药油膏外用化腐、生肌并配合特色“蚕食清法”,在1个月疗程后莽大爷左足跟部椭圆形溃疡面较前明显缩小,表面无渗出,无臭味,疮面周围皮肤暗红,双下肢末端麻木较明显减轻,无乏力之感,在2个月疗程后莽大爷左足跟部完全恢复!莽大爷妻子曾泪流满面地动情说道:“李主任,您是我全家的救命恩人!”。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一旦患上糖尿病足,将给患者身体上带来巨大痛苦,经济上带来巨大压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如何促进糖尿病足的愈合,解除患者痛苦一直是李俊岩主任毕生追求。同时李主任认为本病难点其一为患者患病时间长,来我院的患者很大一部分年龄高,糖尿病并发症多,经他院治疗无好转来我院行保守治疗,病情复杂;其二为本病不能客观直观的反应血管病变;其三为本病不能很好地控制感染。而我科特色即为中西医结合控制感染,调整全身状态,中医特色保守治疗,保足减痛苦!


 
8月初清创后


10月9号可见新鲜肉芽生长良好


 
11月末创面基本愈合
 

 
换药时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