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瘫的康复治疗
刘潇雅 次 (0)次
我们常说的面瘫学名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又称面神经炎或贝尔(Bell)麻痹,是指原因不明的、茎乳孔内面神经的急性非特异性炎症所致的单侧周围性面瘫。可因病毒感染、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导致局部营养神经的血管因受冷而发生痉挛,导致神经缺血、水肿、受压迫而发病。
临床表现:
1、口眼歪斜,患侧口角下垂,闭眼、抬眉、鼓腮、露齿不能完成;
2、急性起病,数小时至数天达高峰;
3、单侧发病;
4、部分患者起病前1-2日可有患侧而后持续性疼痛和乳突部压痛。
5、部分患者因面神经受损部位不同还可出现其他临床表现:如舌前2/3味觉消失;听觉过敏;乳突部疼痛,耳廓、外耳道感觉减退和外耳道骨膜疱疹,称为亨特(Hunt)综合征。
亨特(Hunt)综合征:为带状疱疹病毒侵犯面神经的膝状神经节所致。临床症状:起病时,外耳部疼痛,以后附近皮肤、口腔及咽部发生疱疹,患侧面瘫。并有声音嘶哑、耳鸣、头晕、味觉减退,唾液分泌减少和口干等症状。

流行病学
面瘫发病率为20~45/10万人每年,患病率为258/10万人每年,复发率为10%;
发生较急且突然,常见单纯一侧发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
20-40岁的青壮年,且男性多于女性;
大多原因不明,常因颊面部感受风寒或风热侵袭后发生。
鉴别:

治疗原则: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面神经水肿,缓解神经受压,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药物治疗:皮质类固醇、B族维生素、抗病毒治疗;
理疗:超短波透热疗法、红外线照射、局部热敷;
护眼:防护眼罩、眼药水。
传统医学
面瘫归属中医“口僻”、“口眼㖞斜”范畴;
病因:劳作过度,正气不足,脉络空虚,卫外不固,风寒或风热乘虚入侵袭面部经络,而出现喎噼;
病机:经气痹阻,经筋功能失调,筋肉失于约束;
病位:面部,与少阳、阳明经筋相关


预防及预后
本病具有自限性,3天症状达到高峰,2周末开始好转;
80%患者可在数周或1-2月内恢复,1周内味觉恢复提示预后良好;
老年患者伴乳突疼痛或合并糖尿病、高血压、动脉硬化等预后较差。
避免电扇、空调、大风直吹,遇到天气寒冷可搓面部及颈部,注意耳旁保暖;
(1)减轻生活工作压力,避免不良精神刺激;
(2)加强锻炼,增强自身的体质;
(3)勿食辛辣,油腻,多吃水果、蔬菜。
临床表现:
1、口眼歪斜,患侧口角下垂,闭眼、抬眉、鼓腮、露齿不能完成;
2、急性起病,数小时至数天达高峰;
3、单侧发病;
4、部分患者起病前1-2日可有患侧而后持续性疼痛和乳突部压痛。
5、部分患者因面神经受损部位不同还可出现其他临床表现:如舌前2/3味觉消失;听觉过敏;乳突部疼痛,耳廓、外耳道感觉减退和外耳道骨膜疱疹,称为亨特(Hunt)综合征。
亨特(Hunt)综合征:为带状疱疹病毒侵犯面神经的膝状神经节所致。临床症状:起病时,外耳部疼痛,以后附近皮肤、口腔及咽部发生疱疹,患侧面瘫。并有声音嘶哑、耳鸣、头晕、味觉减退,唾液分泌减少和口干等症状。

流行病学
面瘫发病率为20~45/10万人每年,患病率为258/10万人每年,复发率为10%;
发生较急且突然,常见单纯一侧发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
20-40岁的青壮年,且男性多于女性;
大多原因不明,常因颊面部感受风寒或风热侵袭后发生。
鉴别:

治疗原则: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面神经水肿,缓解神经受压,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药物治疗:皮质类固醇、B族维生素、抗病毒治疗;
理疗:超短波透热疗法、红外线照射、局部热敷;
护眼:防护眼罩、眼药水。
传统医学
面瘫归属中医“口僻”、“口眼㖞斜”范畴;
病因:劳作过度,正气不足,脉络空虚,卫外不固,风寒或风热乘虚入侵袭面部经络,而出现喎噼;
病机:经气痹阻,经筋功能失调,筋肉失于约束;
病位:面部,与少阳、阳明经筋相关


预防及预后
本病具有自限性,3天症状达到高峰,2周末开始好转;
80%患者可在数周或1-2月内恢复,1周内味觉恢复提示预后良好;
老年患者伴乳突疼痛或合并糖尿病、高血压、动脉硬化等预后较差。
避免电扇、空调、大风直吹,遇到天气寒冷可搓面部及颈部,注意耳旁保暖;
(1)减轻生活工作压力,避免不良精神刺激;
(2)加强锻炼,增强自身的体质;
(3)勿食辛辣,油腻,多吃水果、蔬菜。